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党建工作 党史学习 正文

【学党史·红色人物】装甲兵的创建者许光达

作者:时间:2024-03-16点击数: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许光达是最年轻的十名大将之一,年仅47岁。与其他将领一样,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同时他的名字更是与人民军队的装甲兵事业紧密相连,被誉为“新中国装甲兵之父”。


  从黄埔学员到留学苏联

  许光达190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东山乡萝卜冲(现改称黄兴镇光达村)。他既有黄埔军校的求学经历,又去苏联留过学,这为他后来领导组建装甲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26年1月,经中共湖南区委推荐,许光达考入黄埔军校,经过3个月的新生训练后编入第五期炮科。在黄埔,他不但接受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还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报告或演讲,令他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他训练刻苦,有一股“不服输、不放弃”的劲头。在一次对刺训练中,他专门挑一个外号叫“大块头”的全队刺杀冠军较量,但是很快败下阵来。对方扬言:“你练两年以后再来同我较量吧。”许光达受到轻辱,反而激发他更加拼命地投入到训练中。他注重养成,军人姿态非常标准,是全队的队列动作标兵。

  许光达毕业后不久就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血战三河坝中被炮弹炸伤,与部队失去联系。1929年5月,重新找到党组织,9月受中共中央指派,前往洪湖地区从事军事斗争。在1932年1月的应城战斗中,时任红25团团长的许光达亲自带领战士们冲上前沿阵地,被敌炮楼机枪击中,子弹离心脏很近,生命垂危。在洪湖苏区医院,因为没有麻药,他嘴里咬着毛巾,双手抓住护士手臂,接受手术。由于子弹进得太深,经过多次努力均未能取出。党组织决定许光达前往上海治疗。在上海的一所医院里,就在许光达被推进手术室准备麻醉时,地下交通员闯进来,拉起他就往外面跑。几分钟后,一批国民党特务就冲进这家医院。原来,党内出了叛徒,出卖了情报。所幸许光达被及时转移走了。

  适逢中央要抽调一部分干部去苏联,于是决定许光达去苏联学习并治疗枪伤。历时一个多月的艰苦辗转,许光达来到莫斯科。1932年10月,许光达等约50人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校中国班学习。他首先着力攻克俄文关,很快就能用那带有湖南腔的俄语与人交谈并能读懂俄文书籍。二三十年后,他在家还常用俄语与子女交谈,当问及他“怎么记住那些俄文单词”时,他说:“воскресенье,是星期天,我就记住‘袜子搁在鞋里’该休息了。”为了早日学成归国,他利用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34年6月,许光达从国际列宁学校毕业。之后又转入该校特别班学习汽车、坦克等专业,直到1937年11月才回国。


  保卫党中央“许光达功不可没”

  回国后,许光达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等职。

  1947年8月16日,正在转战陕北途中的中共中央机关冒着大雨进至佳县乌龙铺以东一带。中央西北局和后方机关从佳县向黄河以东转移。这时,国民党军刘戡、钟松两部正南北对进,相距只有百里左右,企图对我部进行夹击。党中央处境极其危急。彭德怀急令时任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的许光达:火速赶到乌龙铺、曹庄一带,接应和掩护中央机关安全转移。

  8月17日凌晨,第3纵队到达指定地域,许光达立即向各旅长下达命令:“哪怕是敌人的炮弹落在身上,也不许后退一步!”18日上午10时左右,部队在乌龙铺以北和刘戡第29军先头部队交火,因大雨引起山洪暴发,战斗没有取得预期结果,党中央仍然没有脱离危险。19日,许光达率部赶到乌龙铺以西的当川寺。在前有追兵、后有葭芦河的情况下,第3纵队背水一战,死死地把敌人阻住不前。与此同时,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主力在沙家店地区与敌展开决战,取得毙伤俘敌6000余人的重大战果,中央机关终于化险为夷。战后,毛泽东在西北野战军旅以上干部会发表讲话: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毛泽东接着谈军事方面的胜利,周恩来补充说:“许光达功不可没。”

  在1948年4月的洛白公路追击战中,许光达指挥部队通过挖沟、砍树设障、制作“土炸弹”进行攻击等办法,敢打巧打,缴获敌7辆坦克,这让他与坦克又多了一份渊源。


  “我这后半生就交给装甲兵了”

  1949年底,许光达随彭德怀进京,协助起草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的工作报告。有一次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与许光达在一起谈论他今后工作的问题。正说着,毛泽东走了进来,知道大家在谈论的话题后,便问许光达想搞哪一样?许光达回答还是搞陆军。毛泽东随即说:“我看可以吧。我们从实际出发,陆军机械化,先从坦克搞起,就让许光达去拉这个架子。”几个月后,许光达奉命进京组建装甲兵,彭德怀在西北送行时,要他先带个头,把装甲兵搞起来,为军队现代化闯一闯路子。许光达回答道:党把装甲兵部队交由我建设,我会尽力而为。我这后半生就交给装甲兵了。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组建一个新的兵种,难度超乎想象。1950年,全国只有2个战车师又2个战车团,官兵1.25万余人,共有坦克543辆,这就是当时的全部家底。这些坦克都是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大都破烂不堪、不能动弹。官兵也多数是原国民党军队人员,思想觉悟不高,军事素质较差。针对这种现状,许光达确立了先编成几个坦克师、再办好坦克学校和训练基地,以及建设坦克工业的建设方针。

  1950年6月,毛泽东签发了中央军委命令,任命许光达为装甲兵司令员。根据中央军委通知,以一野第二兵团机关为基础组成装甲兵领导机关,抽调其司、政、后机关共457人来京。9月1日,在北京东四四条32号,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这标志着一个新的兵种的诞生。随后又成立了政治部、后勤部、技术部,装甲兵领导机构逐步完善起来。

  接着是整编坦克部队。为了确定坦克编制表,许光达亲自查阅了大量苏军资料,又通过坦克部队指挥员了解部队情况,制定出坦克师、独立坦克团及独立坦克营3种编制表。在此基础上,按照“统一编制和调整干部、配备车辆器材”的方针,把全国的坦克部队整编为2个旅(后改为师)、1个特种战车师以及坦克学校,他兼任校长。在近半年时间里,按照正规、统一的编制完成了从领导机关到坦克部队的整编和创建工作,形成了人民军队装甲兵这一崭新兵种的雏形。很快,年轻的装甲兵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大显身手。志愿军坦克部队在朝鲜战场上以间接瞄准射击的火力支援步兵作战,又前出到我防御前沿或翼侧占领发射阵地,以直接瞄准射击的火力支援步兵战斗,打出了国威军威。

  在组建装甲兵过程中,许光达始终坚持“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的观点,不但自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而且不断要求干部带头学习技术、掌握技术,为把装甲兵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技术兵种践行了把“后半生就交给装甲兵了”的诺言。

来源:党建网

常用链接

1066vip威尼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