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党建工作 党史学习 正文

【学党史·红色人物】遵义,历史在这里转折

作者:时间:2024-06-10点击数:

  黔北高原,峰峦叠嶂。乌江水长,蜿蜒东去。

  红色遵义,转折之城。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与敌周旋三个多月,经历两进遵义、夺取娄山关、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等战斗。其间,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新中国成立后,朱德的一首《遵义会议》诗作,道出了转折后他欢欣鼓舞的心情。

  一个晴朗的冬日,暖暖的阳光洒满黔北大地。我心怀敬意,来到遵义市老城区子尹路96号,又一次站在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会址前。

  会址坐南朝北,临街而立,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毛泽东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遒劲有力,熠熠生辉,高悬在会址正门上端。

  穿过门廊是一个铺满青石的大院,一幢由青砖、灰瓦、圆柱、翘檐、围墙、曲栏组成的民国风格楼房,高耸在眼前,伟大的转折就从这里开始。

  会址主楼左侧有一棵分杈生长的刺槐,粗壮的枝干如同一个巨型字母“V”,是会址留给世人“胜利”的表情包。我走进会址主楼,顺着屋角的木梯而上,二楼的一间长方形会客厅,便是遵义会议的召开处。一张长形木桌、二十把椅子、一个火盆、一个挂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作出的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伟大抉择。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中心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失利的教训。会上,博古首先作主报告,他片面强调失败的客观原因。周恩来接着作副报告,指出失败和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作了自我批评,同时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毛泽东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发言中,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当前应采取的军事方针。毛泽东的发言得到绝大部分与会者的支持,他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站在木楼上,86年前的会议场景犹在眼前。我仿佛听到了毛泽东那操着浓重湖南口音的发言,仿佛看到了与会者脸上最初的迷茫和会后的愉悦,仿佛看到了为保证会议的顺利召开、彭德怀走出会场去刀靶水拒敌的匆匆身影……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

  遵义会议纪念馆,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分布着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等。近年来,纪念馆面积不断扩大,瞻仰者也不断增多,每年达400余万人次。

  走进遵义会议陈列馆,一组雕像吸引了我的目光:一群衣衫褴褛、脚穿草鞋的红军战士,振臂高呼,奋勇杀敌;几名红军女战士站在遵义街头,向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还有几名红军战士,正忙着在墙上书写北上抗日救国标语……刹那间,我仿佛被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马灯、斗笠、草鞋、大刀、红缨枪,静静地摆放在展柜里,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人驻足观看。虽然隔着厚厚的玻璃,我分明看到这些红色文物上,依然流淌着红军战士滚烫的热血,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大地。

  昏黄的灯光中,一架竹筏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船翁,在向游人讲述着86年前红军渡江的传奇故事。据文字介绍,这架竹筏是在赤水河岸边征来的,是一件珍贵的红色文物。制作筏子的竹子,就是赤水河两岸的楠竹,船头还摆放着一圈野麻制作的粗壮缆绳。我端详良久,仿佛看到:英勇的红军战士站在竹筏上,一边向对岸的敌人开火,一边奋力划水。赤水河的水浪不断溅起,竹筏在风浪中勇往直前。此刻,枪炮声、厮杀声、冲锋号声,仿佛在我的耳边响起,嘹亮而久远……

  金灿灿的夕阳下,我踏着凤凰山顺山铺砌的358级台阶,朝着红军烈士陵园走去。陵园中央的纪念碑直插云霄,高耸如炬,由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赫然入目。纪念碑底座上,“遵义会议”“夺取娄山关”“突破乌江”“四渡赤水”等浮雕,如同一部写满红色精神的不朽著作,不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纪念碑左侧是邓萍烈士墓,墓前的半身塑像,真实再现了红军第二次进占遵义时,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不幸中弹倒在战友张爱萍肩上的悲壮一幕。当时,他年仅27岁。

  寒风拂面,我手抚塑像,默立墓前,然后摆上两束白菊,鞠躬、鞠躬、再鞠躬……张爱萍将军的悼诗不禁浮上心头:“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倚马哭奇男。”

  陵园右侧的松林中,一尊“红军菩萨”铜像尤为显眼。铜像中的红军女军医,右手端着一碗熬好的中药,左手抱着一个衣不遮体的生病男孩,画面既温暖又令人心疼。

  实际上,这位红军女军医的原型是男性,他叫龙思泉,是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的卫生员。中央红军转战遵义期间,龙思泉在遵义东南的桑木垭为当地穷苦百姓义务治病,被亲切地称作“红军菩萨”。一天,龙思泉外出义诊返回驻地时,发现部队已经转移,便根据纸条上的留言追赶部队,途中不幸被敌人杀害。当地百姓冒险将他的遗体抬到后山掩埋,并为他建坟立碑。当地国民党反动势力得知后,几次毁坟,群众又几次悄悄重建。因龙思泉是群众心中的“红军菩萨”,而传说中的菩萨大都是女性形象,所以后来这尊“红军菩萨”铜像就诞生了。

  站在山顶,望着山下的湘江河,我用心回味遵义会议纪念馆墙上的一句标语: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这20个字,不仅赋予了遵义作为“转折之城”的独特内涵与底蕴,更是我们党无比宝贵、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

来源:党建网



常用链接

1066vip威尼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